手機大小事,找Q哥就是
最新機 整新機二手機 續約 新辦 維修全都有保固
全臺 有品質 有保障 通通優惠給你

這些是你遇到的iphone手機故障問題嗎?
.iphone手機摔機後螢幕不顯示,這個是手機面板壞掉?還是排線鬆脫?
.iphone手機摔機玻璃破裂,但是螢幕顯示和觸控功能都很正常,能單獨更換表層玻璃嗎?
.常遇到iphone手機自動關機?
.iphone手機待機耗電速度快?
.電池已經無法再充電了?
.相機故障開不起來?
.卡在開機畫面都不會動?
.休眠鍵都沒反應?

網路上有許多熱心人士,提供了所謂的撇步跟經驗分享,可這些方法真的能用嗎?
Q哥手機維修團隊針對你的疑難雜癥,幫你解決所有iphone手機與平板的問題!!!!

如果您有以下手機或是平板型號,若不在列表的型號,都歡迎來現場直接洽詢相關維修資訊

Iphone:
iphone 6、iphone 6p、iphone 6s 、iphone 6sp、iphone 7、iphone 7p、iphone 8、iphone 8p、iphone x、iphonexr、iphonexs、iphonexs max、iphone se、iphone se2、iphone 11、iphone 11pro、iphone 11pro max、iphone 12、iphone 12mini、iphone 12pro、iphone 12pro max、iphone 13、iphone 13mini、iphone 13pro、iphone 13pro max,ipad 4、ipad 5、ipad 6、ipad 7、ipad air 1、ipad air 2、ipad air 3、ipad pro 9.7、ipad pro 10.5、ipad pro 11、ipad pro 12.9、ipad mini 2、ipad mini 3、ipad mini 4、ipad mini 5、ipad mini 6

MAC:
iMac、macbook、 Mac mini 、 MacBook Pro、 MacBook Air

Q哥維修團隊,可快速幫你評估是否需要更換螢幕、更換電池、無法充電、更新韌體,過程透明,讓你安心,在地經營的優質維修中心,擁有主機板三級維修技術、頂級工具設備、與快速的服務品質。
即使簡單的維修項目也絲毫不馬虎,用最細心的態度對待每位客人的手機。
工程師皆擁有國家級考核維修證書,在最短時間判斷問題並維修。
網路評價優良店家,良好服務有口皆碑。維修期間也絕對保護您的手機隱私,請安心將手機交給我們。
只要有料件,我們都能修,Q哥手機維修團隊是您維修手機的最佳首選!

五星評價眾多值得信任!

新機購買最劃算

信用卡最高分期24 每期千元有找

讓你買 新機無負擔

✔ 多品牌新機任挑
✔ 不用怕買到黑心機
✔ 不用怕找不到人處理
✔ 全門市取貨及保固
✔ 刷卡/分期/Apple Pay/無卡分期
✔ 全配件再打9折

「無卡分期」:讓無卡族分期付款
「價格公開」:iPhone 新機價
完全透明公開,24小時隨時掌握iPhone市場價格

上百支二手機供您挑選

其他iphone手機疑難雜癥
.觸控異常
.主機板異常
.前後鏡頭故障
.充電孔接觸不良
.耳機孔接觸不良
.各按鍵開關故障
.聽筒異常
.MIC異常
.WIFI藍芽異常
.指紋辨識故障
.喇叭故障
.震動馬達故障
.感光故障
.無法開機
.泡水機處理
.螢幕解鎖
.系統異常
.指南針水平儀故障.

別再遲疑,讓Q哥成為你的手機守護神吧!!
點擊官網尋找離你最近的Q哥門市吧!!!

臺中逢甲店<<<GoogleMaps 點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河南路二段306號<<<GoogleMaps 點地址
🕚 營業時間 12:00-21:00 週一至週日
📞 聯絡電話 0908-221-199

臺中一中店<<<GoogleMaps 點地址
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277號<<<GoogleMaps 點地址
🕚 營業時間 12:00-21:00 週一至週日
📞 聯絡電話 0908-211-199

臺中公益店<<<GoogleMaps 點地址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365號<<<GoogleMaps 點地址
🕚 營業時間 12:00-21:00 週一至週日
📞 聯絡電話 0902491199

臺中大里店<<<GoogleMaps 點地址
臺中市大里區中興路二段596號<<<GoogleMaps 點地址
🕚 營業時間
12:00-21:00 週一至週日
📞 聯絡電話 0902 481 199

apple相關新聞

 

  蘋果的這一次 3 月下旬的產品更新,標志著 iOS 設備徹底告別了以 16GB 版本為最低配置的時代,正式將 32GB 作為設備存儲空間最初始的選擇。毫無疑問,16GB 的存儲容量在現在是已經不夠用了,但 32GB 就夠用了嗎?隨著技術的變化,我們要面臨的選擇似乎并沒有什么改變。

 

16GB時代徹底過去 但32GB難道真就夠用了?

 

 

 

 

這次更新信息量大

 

  盡管蘋果 3 月份這一次小幅度的新品開售不涉及任何重磅產品的發布,但其中卻隱藏著許多值得去琢磨的地方。首先是 iPad 的發售和 iPad Air 2 的停產,意味著 iPad 這個產品線作為輕度休閑娛樂的定位已經發生了改變,如今蘋果主打的是強調生產力的 iPad Pro 系列,而 iPad 作為眼下價位最低的 iOS 設備,充當的其實是將新用戶引入蘋果生態系統的角色,而不再是像 iPad Air 時代那樣,性能和便攜兩手抓,將娛樂屬性發揮到極致。

  不過其中還有一個不一定所有人都意識到了的大事,那就是如果不算上現在已經嚴重邊緣化了的 iPod 系列,16GB 這個存儲容量選項已經徹底從蘋果的主流 iOS 陣容中消失了。

 

 

16GB時代徹底過去 但32GB難道真就夠用了?


  蘋果最新推出的 iPad 平板電腦,它的存儲容量選項中只有 32GB 和 128GB 兩種選擇。iPad mini 4 在降價之后,只剩下了 128GB 一種選擇。iPhone SE 原有的 16GB 和 64GB 選項也已經被取代,換上了更加符合蘋果現在風格的 32GB 和 128GB 選項。至于定位更加高端的 iPhone 7/7 Plus、iPhone 6s/6s Plus 和 iPad Pro,那 16GB 的消失已經是更早之前的事情了。

  蘋果此舉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很明顯,16GB 的存儲容量對于現有的智能設備來說已經完全不夠用了。

 

讓人又愛又恨的 16GB

 

16GB時代徹底過去 但32GB難道真就夠用了?

 


  回想起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 16GB 時代,不少果粉肯定都會十分感慨。對于許多人來說,16GB 版的 iOS 設備最便宜,價位上更容易讓人接受。誰都知道手機容量越大越好,但當年 iOS 設備容量翻一番就要貴 800 元的設定確實會讓不太寬裕的消費者們各種猶豫。

  然而雖說 16GB 版的 iOS 設備最便宜,但它用起來也是最讓人感到捉襟見肘的。很多果粉在剛入手手機或平板電腦,看到空空如也的設備里還有 10GB 左右的空間的時候,一定會覺得自己只要省著點用,根本就沒有必要買更大容量的設備吧。然而隨著使用時間的不斷累積,人們就會突然發現情況開始不對了。

  讓許多用戶都感到非常莫名的是,即便自己不存照片和視頻,也不裝很多的應用,隨著時間過去自己的設備存儲空間就是在被不斷地蠶食著。經過不斷的使用,即使是少數的應用也開始慢慢膨脹,系統里各種各樣的功能和服務也讓它不斷地增加著體積。一個不小心,存儲容量不足的提示就開始出現了。如果還要存照片、玩游戲、看電影,那肯定就更不夠用了。

  如果說日常緊巴巴地省著用,時常清理騰出一點兒空間,可能勉強還夠用,一旦需要系統更新的時候,那可就麻煩了。系統版本更新動輒就需要 5GB 的剩余空間,如果那個時候手機或平板里早就已經被填得滿滿的了,再想要湊出這些所需,簡直難上加難。因此,很多當初為了省錢入手 16GB 版設備的果粉,最后都發出了“以后再也不買 16GB 機了”的怒吼。

  所以現在的 iOS 設備價位沒有變化,存儲空間升級到了 32GB,相信誰都不會有意見。不過新的問題來了:難道 32GB 就夠用了嗎?

 

新的問題

 

16GB時代徹底過去 但32GB難道真就夠用了?

 


  當人們逐漸注意到蘋果全面讓 32GB 取代 16GB 這個選項的意圖之后,相關的討論就已經開始出現。不要誤會,所有的人都是歡迎“32GB 時代”的到來的,但 32GB 的空間本身夠不夠用,這個確實值得討論一番。

  雖說蘋果在對系統“瘦身”上是非常努力的,iOS 也確實一個版本比一個版本“苗條”,不過這只能稍微緩解存儲空間緊張的問題。如今應用已經不單純是我們下載時所能得到的那一點點了。現在是強調服務的時代,一個應用中勢必會跟隨著許多長期的、持續的服務或內容的提供。久而久之,很多常用應用就會開始急速膨脹。

  現在許多人們常用的 iOS 應用即使是非游戲類,而且沒有積累緩存,那也有個 200MB 以上,多來幾個 1GB 可就這么不見了。隨著使用次數的逐漸增多,日積月累就更不得了了。值得一說的是那些通信軟件,它們的被使用頻率極高,社交網絡概念的流行又使其容易積累大量的信息量,而且這些代表回憶的信息很難讓人下決心清理,在很多時候就成為了占用空間的大頭。

  筆者作為一個自詡不愛拍照不用本地視頻功能看電影,手機中所安裝的第三方應用數量還不夠兩頁,游戲應用也只有兩款的人,都已經注意到不知不覺間設備里被占用的空間已經超過了 32GB。

  對于那些更愛“玩手機”的人們來說,32GB 的存儲容量肯定是更不夠用了。如果說平時還要用手機大量拍照呢?隨著移動成像技術的不斷提升,照片占用的體積是不會更小的。再加上各種視頻,還有 Live Photo,它們占的空間還能少了?

 

繼續抉擇

 

16GB時代徹底過去 但32GB難道真就夠用了?

 


  業內人士認為,時至今日 32GB 這樣的選擇已經成為了和 16GB 類似的存在。盡管蘋果已經讓 32GB 款成為了最廉價的標配,但時過境遷,當初需要多加 800 元才能得到的它現在已經面臨著“不夠用”的尷尬。

  當然了,32GB 無論如何都是比 16GB 要大不少,畢竟翻了一番。有了更充裕的空間,如果是那些了解手機使用,擅長管理和清理空間的朋友,32GB 肯定也能用得很瀟灑。但不管怎么說,對于那些只是想舒舒服服肆意用手機,完全不想折騰的大多數用戶,捉襟見肘肯定不是他們想要的感受。

  正因為如此,國外已經有業內人士認為,32GB 再過一段時間,早晚也會像 16GB 當初那樣,面對蘋果徹底拋棄它的消費者呼聲。

  不過現在可比過去要好得多,因為蘋果如今普遍提供的是 32GB 加價直接到 128GB 的選擇,這可比當年 16GB 提到 32GB 要實惠得太多。至少就目前的用戶反饋來看,128GB 現在仍然是相當夠用的。800 元的加價獲得存儲空間 4 倍的提升,這筆交易絕對是值得認真去考慮考慮的。

 

 

iPhone 發布 10 周年讓很多人感嘆時光飛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為這臺設備的出現,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如今 10 年之后,很多人還是非常想知道 iPhone 是如何誕生的。其實 iPhone 是蘋果工業設計多年努力工作的成果。面對開發終極智能手機的嚴峻挑戰,他們費盡心思,測試多個原型設計,進行大量 CAD 設計。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傳記作家利安德·卡尼(Leander Kahney)一起來了解第一代iPhone的誕生記吧:

 

多點觸控的初步演示

 

2003 年晚些時候,就在 iPod mini 上市前的某個清晨,喬納森和他的團隊又聚到了一起,舉行一周兩次的頭腦風波會議。和往常一樣,整個團隊還是圍著工作室的廚房餐桌。團隊工業設計師之一Duncan Kerr給成員進行展示和說明。1999 年成為蘋果設計團隊成員之前,Duncan Kerr 曾在 IDEO 工作過幾年,工程經驗豐富,非常喜歡新技術。

 

Kerr 曾與蘋果輸入工程小組合作過,該小組主要探討Mac的其他輸入方式,以便在開發新方式之后淘汰鍵盤和鼠標。那天 Kerr 把自己了解到的新技術向設計小組的成員進行了展示之后,小組的成員都驚呆了。

 

“簡直太驚人了。”Doug Satzger 一邊搖著頭,一邊用一副無法相信的樣子說著,“真的是一場驚人的頭腦風暴會議。”

 

參加這場頭腦風暴會議的都是核心工業設計團隊的成員,包括喬納森,Richard Howarth、Chris Stringer、Eugene Whang、Danny Coster、Danny De Iullis、Rico Zorkendorfer、Shin Nishibori、Bart Andre 和 Satzger。

 

“我還記得 Duncan 向我們演示了通過多點觸控,你可以用兩指或三指去做不同的事情。”Satzger 說,“他向我們演示了屏上旋轉和放大——我非常驚訝竟然還有這樣的東西。”

 

這個早上團隊里的人第一次聽說多點觸控這個概念。今天多點觸控已是司空見慣,但當時的觸控界面還是非常原始的。但部分的觸摸設備,比如 Palm Pilots 和 Windows平板都是用觸控筆來控制的。那些能夠響應手指操作的屏幕,比如 ATM 也只能夠支持一根手指的點擊操控。當時還沒有捏放手勢,也沒有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的輕掃手勢。

 

Kerr 在演示時表示,這項新技術支持使用兩根和三根手指去進行操作,而不是單指操作,而且相比單指按擊操作界面,它能夠支持更為成熟的觸控界面。

 

關于多點觸控設備的頭腦風暴

 

在了解這個更成熟的觸控界面之后,整個團隊的成員都興奮起來,他們開始頭腦風暴,思考可以用這樣的技術開發出怎樣的硬件產品。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觸控屏 Mac。用戶只需要在屏幕上點擊就能夠控制Mac,不需要鍵盤和鼠標。其中有一名設計師建議開發觸控屏控制器,用它來替代鍵盤和鼠標,類似于虛擬鍵盤和軟按鍵。

 

Satzger 記得,“當時我們提了這么一個問題:我們開發個平板電腦怎么樣?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平板電腦了,我們再做進一步的開發如何?觸控是一回事,多點觸控是新的,是另一回事。你可以輕掃翻頁,而不是在屏幕上找個能夠翻頁的按鍵。我們不用通過按鍵去觸發操作,直接像翻報紙那樣翻頁。”

 

喬納森對計算觸覺一直非常贊賞,以前他曾在自己的機器上加把手,以便觸控。不過這次是真正的終極觸控設備。沒有鍵盤、鼠標、觸控筆乃至控制滾輪,用戶就用自己的手指去觸控界面。還有比這更親密的交互方式嗎?

 

蘋果輸入工程團隊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實驗系統,用于測試多點觸控。它是一面像乒乓球桌那么大的電容屏,頂部懸掛一臺投影儀。投影儀將Mac的操作系統投射到陣列上,這個陣列就是大量的電線。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它會改變一切。”看了這個系統之后,喬納森是這樣對設計團隊的人說。他想把這個系統展示給喬布斯看,但很怕被潑冷水,畢竟整個系統還是非常原始的狀態,沒有經過任何改善。喬納森認為他還是應該在周圍無人的情況下,悄悄向喬布斯展示他們的工作進展。

 

“喬布斯是那種很快就會給出自己意見的人,我沒有在其他人面前向他演示這個東西。”喬納森說,“他可能會說‘這簡直垃圾’,然后否定掉這個想法。我覺得這個想法還沒有成熟,所以在開發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操之過急。我知道他如果對這個想法不屑一顧,那就太令人難過了,因為我知道這個系統真的很重要。”

 

喬納森跟著自己的直覺,悄悄向喬布斯展示了這個系統。喬布斯非常喜歡這個想法,他說:“這就是未來。”

 

有了喬布斯的同意,喬納森就指導蘋果最天才的兩個軟件工程師 Imran Chaudhri 和 Bas Ording,將巨大的電容陣列縮小成可用的平板電腦原型機。一個星期的時間內,這兩個天才就帶來了12英寸MacBook顯示屏,屏幕連接著Power Mac。需要Power Mac是因為它能給顯示屏解讀手機提供計算動力支持。

 

他們用谷歌地圖向喬納森和其他設計師演示了一番。在搜索到蘋果庫比提諾總部之后,其中一個的手指就在屏幕上那么一操作,蘋果園區就放大了。在場的設計師都震驚了。Satzger說,“我們只要在蘋果園區上做觸摸手勢就能放大或者縮小。”

 

開發一款支持手指控制的平板電腦的可能性很高。它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誕生。但是因為市場的力量,以及以前其他的革命性產品,開發這么一款產品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iPhone 原型機即 Model 035

 

多點觸控對于喬納森設計團隊來說可能是新的概念,可是在學術研究上這個概念早就存在。這項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 60 年代,當時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第一個針對觸控傳感器的原始電子產品。多倫多大學在1982年就開發出可同時檢測多個觸控的系統,首個可用的多點觸控屏誕生于 1984 年,和喬布斯發布 Macintosh 是同一年。到 90 年代晚些時候,市場上才開始出現第一批多點觸控產品,包括特拉華州 FingerWorks 的計算機手勢輸入墊片和觸敏鍵盤和鼠標組合產品。

 

2005 年早些時候,蘋果公司低調收購 FingerWorks,然后立即將這家公司的產品從市場上下架。FingerWorks 被收購的消息在一年多之后,兩個創始人Wayne Westerman 和 John Elias 開始為蘋果申請新的觸控專利時才曝光。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看過 Chaudhri 和 Ording 的演示之后,喬納森工業設計團隊著手開發更為完備的原型機。Bart Andre 和 Danny Coster 主導設計工作。他們開發的眾多原型機中,有一臺在蘋果內部被稱為Model 035,它是蘋果在 2004 年 3 月 17 日申請的專利的基礎。

 

Model 035 是一臺巨大的白色平板,看起來像蘋果白色塑料 iBook 的蓋子。Model 035 是用 iBook 的部件組裝出來的,不過沒有鍵盤。035 那時還沒有 home 鍵,是比 2010 年 iPad 還要厚還要大的設備。不過它和第一代iPad一樣,都是圓角設計,屏幕外圍有黑色邊框。它運行的是修改版的 Mac OS X(這個時候 iOS 還不知道在哪里呢)。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喬納森這邊在設計平板原型機,蘋果高管那頭為iPod操碎了心。因為這款產品實在太火了,2003 年銷量 200 萬,2004 年 1000 萬,2005 年是 4000 萬。可是很明顯總一天移動電話要取代 iPad。當時很多人都是左手一臺iPod,右手一部手機。那時手機只能存幾首歌,可遲早有一天有人,說不定是蘋果的競爭對手就會把它們合二為一。

 

2005 年蘋果和摩托羅拉合作推出了 iTunes 手機 Rokr E1,它是個看起來像糖果塊的手機,可以播放在 iTunes 音樂商店購買的歌曲。用戶可以通過 iTunes 加載歌曲,用像 iPod 的音樂應用播放這些歌曲。可是這部手機本身的限制決定了它最終的悲劇下場。它只能存儲 100 首歌,從電腦傳歌速度也很慢,界面設計的不好看。喬布斯幾乎難掩對它的蔑視。

 

另一方面,摩托羅拉 Rokr 手機也讓所有人都明白,蘋果必須自己做手機。用戶想要的是在手機上可以完全體驗 iPod,可是就喬布斯對蘋果標準的執著,蘋果無法相信其他公司能夠做出這么一臺手機來。

 

至于 Model 035 后來是怎么變成 iPhone 的,外人不知道。2010 All Things D 大會上,喬布斯曾談到此事。

 

“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喬布斯對觀眾說。“其實一開始它是個平板電腦。我腦海里有這么一個想法:一個玻璃屏幕、多點觸控屏幕,用戶可以用手指在這個屏幕上打字輸入。我和我們的開發人員描述了這么一個設備。6個月后他們就給了我一個這么瘋狂的屏幕。我把這個屏幕交給公司里一個非常聰明的UI工程師。在他的手里,滾動和其他操作都實現了。我當時想,‘天啊,用這個東西我們可以開發一臺手機出來。’所以我們就把平板電腦晾一邊,繼續著手 iPhone 的開發。”

 

iPhone 發布 10 周年讓很多人感嘆時光飛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為這臺設備的出現,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如今 10 年之后,很多人還是非常想知道 iPhone 是如何誕生的。其實 iPhone 是蘋果工業設計多年努力工作的成果。面對開發終極智能手機的嚴峻挑戰,他們費盡心思,測試多個原型設計,進行大量 CAD 設計。

 

追求更智能的智能手機

 

至于蘋果對 iPhone 的追求始于何處,不同的蘋果人有不同的回憶。他們說這個想法始于一次很普通的高管會議上。

 

斯科特·福斯特爾說:“我們都不喜歡自己在用的手機。我想當時我們用的應該是翻蓋手機。當時我們問自己,能不能利用目前在原型平板產品上所有開發的觸控技術去開發出一款手機,它的大小恰好可以放在口袋里,讓它像我們想開發的平臺電腦一樣強?”

 

會后,喬布斯、托尼·法德爾、喬恩·魯賓斯坦和菲爾·席勒徑直前往喬納森的工作室看 035 原型機的演示。喬納森的 035 原型機演示讓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也提出了關于如何將這項技術運用到手機上的質疑。

 

這其中最關鍵的突破點就在于開發一個小的測試應用,它只能使用 035 平板屏幕的一小部分。

 

“我們開發了一個小小的滾動列表。”福斯特爾說。“我們想把它裝在口袋里,所以我們把它的一角用作聯系人列表。你可以在那里,滾動這個聯系人列表,你可以點擊聯系人,界面滑動覆蓋,顯示聯系人信息,點擊電話號碼,顯示正在撥號。測試時不是真的在撥號,但就是會顯示撥號。這些都非常神奇。我們才意識到這種尺寸的觸控屏,能放到口袋里的觸控屏,將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手機。”

 

很多年后,蘋果律師哈羅德·麥克艾因(Harold McElhinny)會告訴你這個項目的工作量有多么巨大。“它需要的是一個全新的硬件系統……它需要一個全新的用戶界面,這個界面必須是完全直觀的。”他說蘋果也是跨越了很大的一次心靈鴻溝才決定進入一個新的產品類別。“想想這其中的風險。蘋果已經是一家成功的計算機公司,是一家成功的音樂公司。他們將進入的領域正被幾大巨頭支配……蘋果在手機領域是無名小卒,沒有任何可信度。”

 

iPhone 平行項目:P1 和 P2

 

麥克艾因還說,他認為這個項目如果誤入歧途,那會毀了蘋果公司。為了降低風險,蘋果的高管決定做兩手準備。他們同時開發兩臺手機,互相對比競爭。這個涉密的手機項目代號是“Purple”,簡稱“P”。其中一個手機項目基于 iPod nano,代號是 P1。另外一個由喬納森主導,是基于 035 平板的全新多點觸控設備,代號 P2。

 

P1 項目由法德爾主導,他的小組想做的就是把手機嫁接到 iPod 上。法德爾說,“對于 iPod 來說,這是很自然的發展變化。我們想把它變成另外一個東西。”

 

法德爾將設備的軟件開發工作交給了手下年輕有為的 iPod 工程師 Matt Rogers。Matt Rogers 還是實習生的時候,就重寫了一些非常復雜的 iPod 測試軟件,所以法德爾特別留意這個小伙子。同樣的,這個項目研究也要保密。“公司里沒有人知道我們在開發手機。”Roger 說。當然這個新項目會給員工帶來大量額外的工作。那時 iPod 團隊同時在開發新的 iPod nano、iPod classic 和 iPod shuffle。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六個月努力之后,法德爾團隊的 iPod+手機原型機問世,這個原型機勉強能夠使用。

 

iPod 的點擊轉盤變成了撥號盤,像舊式旋轉撥號電話,一次選擇一個數字。它可以接打電話。滾動地址簿,選擇聯系人然后撥號就是它最好的特性。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開發試驗階段蘋果就申請了多項專利。其中一項專利顯示,法德爾團隊的這個原型機有預測文本系統,可創建文本信息。喬布斯、法德爾、Ording 和 Chaudhri 等是該專利的發明人。

 

可是 P1 本身限制太多。僅撥號這一點就很痛苦,設備功能有限,不能上網,也不能運行應用。

 

法德爾說后來他們的 iPod+手機變成蘋果的熱門話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團隊被逼入設計的小角落里。現有的設備限制了他們的設計選擇。“P1的屏幕很小,還有一個硬件轉盤,我們就陷在這些東西里面……有時候你必須嘗試某些東西,然后才敢扔掉它。”

 

在 iPod+手機 P1 上掙扎了 6 個月之后,喬布斯斃掉了這個項目。

 

“其實我們可以開發更好的東西。”他這樣和團隊的成員說

 

法德爾不愿意承認失敗。“多點觸控風險更高,沒有人試過,因為他們不知道能不能把所有需要的硬件都整合到一起。”他說。而且法德爾根據 Palm Pilots 那尷尬的體驗來判斷,從一開始就質疑觸控屏。

 

“我們都知道這是(指 P2)我們想要的產品。”喬布斯說,“那么就讓我們把它開發出來吧。”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兩年后在 Macworld 的 iPhone 發布會上,喬布斯在大屏幕上有點開玩笑地演示了一張配有旋轉撥號盤的 iPod 圖片。他說這不是新手機該有的樣子,現場觀眾哄笑。可是沒有人知道蘋果其實也開發過這樣的手機。

 

組建新小組負責開發 iPhone

 

決定在 P2 基礎上繼續進行開發之后,喬納森被安排負責工業設計,法德爾負責工程,此前負責 Mac OS X 的福斯特爾被安排,將這個計算機操作系統改編成適合手機使用的全新操作系統。

 

喬納森的小組在設計 iPhone 過程中就沒得看過一眼操作系統。一開始給他們提供的是一個空白的屏幕,后來是界面照片,上面有神秘的模擬圖標。同樣地軟件工程師也沒見過原型硬件。當時的一名設計師后來回憶,提到那個假的 iOS 屏幕上的圖標時說,“我到現在都不懂那個閃電圖標到底是什么意思。”

 

喬納森和其他設計師不同,他必須了解福斯特爾的操作系統的最新開發動態,還要和喬布斯等高管保持密切聯系。他需要給設計團隊提供反饋,為他們指導方向。在工作室里, Richard Howarth 被指定為 Purple 項目的設計牽頭人。

 

其實一開始,相關人員都不相信自己能夠開發出一臺手機。

“它就是全面的基礎研發。”某蘋果前高管說。它可能是蘋果公司史上最難的一個項目,同時還要兼顧 MacBook 和 iPod 等產品線的產品。為了 iPhone 這個項目,重要的員工都放下手頭的項目,有些產品被推遲,還有些被取消掉了。

 

如果項目失敗,蘋果公司可能會面臨可怕的后果。“如果不成功,我們不僅僅是沒有這款產品可以發布,同時其他產品線也沒有產品可以填補空缺。”

 

喬布斯告訴公司高管,他們可以調配公司內任何資源來參與這個項目,但是絕對不能從公司以外的地方找人來參與開發。

 

“真的是太有挑戰了。”福斯特爾回憶道,“我是這么做的,把我們公司里真正的超級巨星,只有那些聰明的工程師,我把他們帶到辦公室里,我是這么說的:你現在所在的位置已經證明了你是一個超級巨星,你們經理非常喜歡你。你就算只是這樣繼續目前的工作,你在蘋果也是非常成功的。我現在有另外一份工作給你,給你另外一個選擇。我們將開始一個新的項目。它是頂級機密,我不能告訴你這個新項目是什么……神奇的是,這些天才都接受了挑戰,我就這樣組建了 iPhone 團隊。”

 

在蘋果的 Purple Dorm 里

 

蘋果總部某大樓里,福斯特爾掌控著這棟樓的某一層,把它鎖得嚴嚴實實。“我們裝上帶有標記閱讀器的門,還有攝像頭。要進入到我們的實驗室里,你至少要刷卡四次。”這一層也被稱為 Purple Dorm。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當時 Howarth 畫的一些草圖

 

“那里無時無刻都有人在工作。”福斯特爾說,“夜里有人在那里工作,周末也有人在那里加班加點。你知道,那里聞起來都是披薩的味道。”

 

“Purple Dorm 的正門,我們立有一道標志顯示‘Fight Club’,因為電影《搏擊俱樂部》里的第一法則就是你不會討論任何搏擊俱樂部,Purple 項目的第一法則就是不在這扇門之外的地方談到 Purple 項目。”

 

在 IDg 喬納森說起了關于 iPhone 的事情。后來他說,一切都是關于用戶對設備的感覺。“我們剛剛開始設計的時候,嘗試樹立一些首要目標的時候——常常我們會談到關于產品的故事——我們會談到感知。我們說的是你對一款產品的感覺如何,不是物理感覺,而是感知。”

 

喬納森認為 iPhone 的全部就是屏幕。剛開始討論時,設計師認為關注點就應該放在屏幕上,喬納森把這種屏幕比作“無邊泳池。”

 

“這樣做是為了我們明白屏幕的重要性,我們想要開發的是一款以屏幕為特色的、從屬于屏幕的產品。”他說,“我們最初關于 iPhone 的討論就是圍繞這一點……無邊泳池,這個泳池,屏幕會以某種神奇的方式出現。”團隊明確要探討一種設計,避免各種可能削弱屏幕重要性的因素。

 

喬納森表示,他們希望屏幕是“神奇”且“出人意料的。”這是他對任何最終設計的目標。“這個設計一開始的時候,看起來——它非常新穎,感覺好像這么專心的話,真的有機會開發一個設計故事。”

 

iPhone 原型機:Extrudo 和 Sandwich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iPod mini 是早期 iPhone 的設計靈感來源之一

 

2004 年秋季,喬納森的設計團隊開始往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設計。

 

其一是“Extrudo”,它由 Chris Stringer 主導,看起來和 iPod mini 有點像。它是用扁平的擠壓鋁管做出來的,這些鋁材料經過陽極化處理后能夠呈現不同的顏色。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Extrudo CAD

 

蘋果已經有生產線能夠量產陽極氧化的 iPod 外殼。這就是這個方向設計的優勢之一,還有就是喬納森和他的團隊也喜歡使用擠壓鋁。

 

另外一個就是“Sandwich”,它由 Richard Howarth 主導,主要使用塑料。Sandwich 設計使用塑料屏,為方形圓角。機身中點有金屬帶環繞,正面是居中的屏幕,屏幕正下方是菜單按鍵,屏幕正上方是揚聲器槽。

 

喬納森和他的團隊更傾向于 Extrudo 的設計,把更多精力放在這個設計上。他們嘗試沿著X軸和Y軸都有擠壓的外殼,可是這種外殼的問題很快就突顯出來。邊緣太硬,只要設計師把手機放到耳邊,臉會被這些邊緣劃痛。喬布斯特別討厭這一點。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Extrudo” iPhone

 

為了軟化這些硬邊緣,設計師加了有利于天線信號傳遞的塑料端帽。因為 iPhone 會有三種天線:Wi-Fi、Bluetooth 和蜂窩。可是信號很難穿透金屬,塑料端腦這時候就顯得特別有用了。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設計團隊為了解決 Extrudo 的問題忙得焦頭爛額,可工程測試發現,塑料端帽太小,Extrudo這個設計方向根本行不通。如果塑料端帽變大,Extrudo 干凈的設計就全毀了。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原型機機身背后都是“iPod"字樣

 

“我們翻閱各種設計書籍,試圖找出如何不因天線而破壞設計,如何讓聽筒不那么堅硬、尖銳等。” Satzger 說,“可是所有的解決方案看起來好像都是必須犧牲整體設計才能夠換來舒適。”

 

Extrudo 還有一個問題也讓喬布斯非常不高興:金屬邊框會分散用戶對屏幕的專注力。這個設計沒有“從屬于”屏幕——這是喬納森的最初的目標之一。后來喬納森說,喬布斯指出這個問題時,他尷尬極了。

 

蘋果斃掉了 Extrudo,現在他們只剩下 Sandwich 了。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Sandwich CAD

 

相比 Extrudo, Sandwich 設計還有幾個優勢,其中之一就是圓角設計不會弄疼耳朵。可是工程原型機很大很厚,喬納森的團隊需要給它減肥。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Sandwich 原型機

 

他們想把各種各樣的技術都運用到這款產品上,可當時這些技術還不夠微型化,不適合用在像手機這么復雜的設備上。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需要減肥的 Sandwich 原型機

 

iPhone 發布 10 周年讓很多人感嘆時光飛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為這臺設備的出現,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如今 10 年之后,很多人還是非常想知道 iPhone 是如何誕生的。其實 iPhone 是蘋果工業設計多年努力工作的成果。面對開發終極智能手機的嚴峻挑戰,他們費盡心思,測試多個原型設計,進行大量 CAD 設計。

 

 

Jony Phone

 

到 2006 年 2 月,設計團隊又反復重新設計了好幾次。喬納森對團隊的工作進度感到不滿意。在某次頭腦風暴會議上,他要求設計師 Shin Nishibori 根據索尼的風格來尋找設計靈感,嘗試進行一番設計。然后他明確要求,不可以抄襲索尼,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注入更多新鮮、有趣的東西。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Shin Nishibori 進入蘋果工作之前,在日本就已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年輕設計師。自 2001 年,Nishibori 在蘋果工作設計的產品或多或少都會有索尼和日本的痕跡。喬布斯、索尼和其他蘋果設計常常毫不掩飾他們對日本簡單美學的欽佩之情。

 

2006 年 2 月和 3 月,Nishibori 設計制作出多臺手機,它們都帶有當時索尼產品的某些元素。Nishibori甚至會在背面加上索尼的logo,只有其中一個的logo比較例外,是 Jony 而不說 Sony。

 

后來在蘋果和三星的世紀之戰中, Nishibori 的其中一臺“索尼”手機還被拿出來,以證蘋果喬納森的設計團隊并不是自己開發了 iPhone,而是抄襲了其他公司的設計。但是蘋果則成功地為自己辯護,稱Sony/Jony設計只是在他們已經設計的設備上,使用和索尼風格相似的修飾。蘋果律師指出,Nishibori 的設計是不對稱,而在已經發布的iPhone中,蘋果沒有沒有采用索尼式的按鍵和開關。

 

2006 年 3 月初,面臨 P1 的開發遲遲沒有進展的局面,Richard Howarth 開始消沉。將 P1 和 Nishibori 的索尼式設計進行對比之后,Howarth 對它的尺寸不滿,也很想知道 Nishibori 是如何讓設備變得更薄的。在給喬納森的一封郵件中,他是這么寫的:看過 Shi 設計的索尼式設備,他能夠設計一個看起來要小很多的設備,而且設備整體形狀看起來更好,更適合放在口袋里,更適合放在耳邊接聽電話。

 

“我還擔心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在側邊切割音量鍵,那么擠壓鋁的創意就會大打折扣,而且好像形狀也不對。我們要是想加入更多東西的話,它可能連形狀都沒了,這可就太糟糕了。”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喬納森的團隊還嘗過曲面設計,這種設計看起來好像行得通。增加曲面,他們就可以將更多技術整合到機身中。蘋果很多新產品里,比如 iPad 和 iMac 等就使用這種方法。

 

Satzger 記得一開始團隊對使用兩款異形玻璃來設計的想法非常感興趣。他們制作的原型機中就有一款使用分離式屏幕,上層是屏幕,下層是基于軟件的觸控板,它能夠根據功能變化,可以是撥號盤、也可以是鍵盤。問題是,制作曲面玻璃的難度也很高。

 

雖然在后來的開發中,Howarth 會使用 Extrudo 的設計來作為對比,不過工程測試已經證明了 Sandwich 式設計才是正確的方向。可是 Sandwich 設計的功工程原型機的得到了一份不好的報告:這些原型機太大太厚。蘋果終于明白,他們無法在一個滿意的機身設計里整合他們想整合的技術,所以他們決定把 Sandwich 設計也斃掉。

 

“我們對天線知之甚少。我們對音頻知之甚少。對于如何把這些技術都整合進去,我們也是知之甚少。”某蘋果前高管如是說,“雖然可行,但是沒有什么吸引力。”

 

重新設計

 

被逼近死胡同的喬布斯團隊決定從頭再來。這次他們想起來在開發初期就制作的一個機型,這個機型被淘汰是因為他們決定選擇了 Sandwich 和 Extrudo。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這個開局就被淘汰的機型看起來確實和后來發布上市的機型很像,屏幕正面就只有 Home 鍵。趣形背面與屏幕無縫貼合,像第一代 iPod。更重要的是,它有喬納森所說的“無邊泳池”的特點。不亮的時候,它看起來就是一整塊漆黑的面板,亮著的時候,屏幕看起來好像是從里面顯示出來的,非常神奇。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瞬間!

 

“我們發現了一些以前被忽視掉的東西。”Stringer 說,“這個機型我們以前在它身上也花了時間,還增加了一些細節,當時我們覺得它絕對是最好的選擇。”他記得最終選擇沒有任何裝飾點綴的 iPhone 設計時,他心里的石頭落下了。“它是我們的設計中最漂亮的。”正面沒有公司 logo 或產品名稱。“我們的 iPod 開發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你確實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原創設計,你就不需要再做多余的事情了。它就代表著它自己,它會成為一種文化標志。”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蘋果團隊有一個習慣:隔段時間會回頭去看早期設計的作品,從這些作品上發現他們此前忽略的閃光點。喬納森又在 iPhone 4 上重新啟用 Sandwich 設計就是例子之一。

 

除了形式之外,蘋果的團隊也專注于多點觸控的功能。當時大部分觸控設備使用電阻屏。電阻屏可用塑料生產而成,Palm Pilots 和蘋果 Newton 等支持觸控筆的設備就使用這種屏幕。

 

喬納森的設計團隊也使用在 iPhone 上用電阻屏,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按壓屏幕圖形會扭曲,而且用戶必須非常用力地按壓,屏幕可能也會受不了。總之就是它可能對不起“觸控屏”這樣的稱號。在設計師看來,觸控屏應該是在用戶觸摸內容時可以馬上傳遞信息的屏幕。

 

蘋果轉而研究電容屏。其實蘋果早幾年就在 iPod 滾輪、筆記本觸控板中使用電容觸控技術,Power Mac Cube 也有一個電容按鈕。但是這項技術還沒有被用到透明的屏幕之中。

 

問題之一就是沒有電容屏供應鏈。當時沒有廠商以工業規模來生產這種屏幕,但蘋果在臺灣找到一家小公司——TPK。這家公司利用創新的技術來生產 POS 電容屏幕,不過產量還很小。后來喬布斯決定和這家小公司合作,不管 TPK 能生產多少屏幕,屏幕全都買下來。因此TPL投資了1億美元去迅速增加產量。后來第一代 iPhone 有 80% 的屏幕都來自 TPK,到 2013 年這家公司的業務已經迅速增長到30億美元。

 

iPhone 屏幕:從塑料到玻璃

 

蘋果運營小組解決了如何生產 iPhone 的問題,可是喬納森設計人團隊對屏幕材料的選擇則表示質疑。

 

喬納森及其團隊想用塑料,原因主要是它防碎。雖然所有 iPhone 原型機都使用塑料屏幕,但是喬納森和設計師們一點都不喜歡。

 

“以前的塑料屏幕有一種奇怪的彈力。”Satzger 說,“它是無光表面。如果是光滑的塑料,你會看到它的波形,真的是不堪入眼。”喬納森讓他們試試紋理塑料,可是效果也不好。后來他們決定大膽嘗試玻璃,雖然玻璃真的很容易破碎,市面上也沒有過使用這么大一塊玻璃來當屏幕的電子消費者產品,但他們就決定干!

 

iPhone 屏幕到底是怎么從塑料變成玻璃的,設計小組里的人現在都有不同的記憶。也有人說雖然喬納森的小組在探討使用玻璃的可能性,但喬布斯才是讓這個變化出現的關鍵。他用過一臺iPhone原型機,天天和鑰匙一起放在口袋里,機身上各種劃痕,這一點簡直要讓他氣瘋了。

 

“我可不賣會有刮痕的產品。”喬布斯后來,“我想要玻璃屏幕,我希望能在 6 個星期內看到它變得完美。”

 

蘋果選擇康寧超級玻璃

 

還有另外一個版本是這樣的:喬納森的小組化了 6 個月的時間,而不是留個星期。蘋果的運營小組要找出可用的最堅硬的玻璃。最終他們找到了總部在紐約的玻璃制造商——康寧。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60年代年康寧就生產出了幾乎是堅不可摧的強化玻璃Chemcor。當時康寧公司在偶然創造出了微晶玻璃并大獲成功之后,便啟動了一個名為 Project Muscle 的大規模開發項目,旨在探索用于擋風玻璃更高強度的材料。經過大量實驗,這種 Chemcor 玻璃的各項性能都比傳統玻璃要好上不少。

 

或許是太過前沿價格高居不下,Chemcor 玻璃的市場反饋并不好。在缺乏銷路的情況下,1971 年,康寧玻璃廠關閉了這個 Project Muscle 項目,Chemcor 玻璃隨之被打入冷宮。然而,技術不會消失,它在等待一個時機爆發。

 

沒有人想到,Chemcor 玻璃重見天日用了 34 年的時間。2005 年,當時摩托羅拉發布了 Razr V3 手機,這部手機成為玻璃顯示屏替代高強度塑料的里程碑。受該手機的影響,康寧在 2006 年底成立了一個不大的團隊,考慮重啟 Chemcor 玻璃,探索在手機上應用的可能性。

Chemcor 玻璃的厚度達 4mm,如何讓玻璃更薄是康寧首要攻克的難題。直到喬布斯的電話響起,康寧也沒能取得顯著的進展。要知道蘋果當時要求的玻璃厚度是 1.3mm。理論上說,一款新產品從研發到量產需要數年時間,而蘋果留給康寧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

 

幾乎就是一夜之間,康寧全面重新調整他們的肯塔基州的生產流程,將旗下多個 LCD 工廠改成大猩猩玻璃生產工廠。2007 年 5 月,它康寧生產了數千碼大猩猩玻璃。

 

喬納森團隊還是擔心設備掉落玻璃破碎的問題。“機身玻璃和硬化鋼差不多是緊挨著的。”Satzger 說,“如果你不小心弄掉手機,你要擔心的不是地面和玻璃的碰撞,而是繞著玻璃的那一圈硬化鋼會傷到玻璃。”

 

因此蘋果決定在玻璃和鋼化玻璃圈之間加橡膠墊片。可是加上墊片會出現缺口,設計是因為一個非常個人的原因,非常不喜歡這個缺口。Satzger 笑著說,“因為小組里的很多人都不剃胡子,每個人都蓄著胡子,把手機拿到眼前,那個缺口就要拉扯我們的胡子。”后來小組的人又著手解決這個缺口問題。“我們設計了幾個和缺口大小相同的增量,直到胡子不再被這些缺口拉扯才算圓滿解決問題。”

 

Macworld 召開在即

 

2006 年秋季的一個早上,喬布斯把 iPhone 項目的主要負責人聚到蘋果的會議室中,討論 iPhone 開發進度。Wired 的 Fred Vogelstein 說,當時就是一場宣布壞消息的恐怖場景。

 

“大家都看到了,到現在原型機還是一團糟。不是漏洞百出,而是根本用不了。電話常常掉線,電池沒充滿就停止充電,數據和應用常常崩潰、不可用。” 各種各樣的問題好像多得都數不清了。反正會議的最后,喬布斯盯著房間里的 10 幾個人說了:“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個產品出來。”

 

那天喬布斯不像平常那樣生氣、發火,而是以看起來還挺平靜的樣子和與會人員開會。 Vogelstein 說曾有一名高管表示,“那是我在蘋果公司所參加的會議里面,為數不多的感覺寒意逼人的一次會議。”

 

幾個星期后 Macworld 就要舉行了,iPhone 發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任何推遲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對于參與 iPhone 開發的人來說,那場會議后的 3 個月應該是職業生涯中最壓抑的時候。”Vogelstein 寫道,“走廊里不是會爆發一陣尖叫。工程師們拖著疲憊的身體結束了通宵的編碼會議,補覺后又馬不停蹄的工作。有個產品經理辦公室的門摔的太重,門把都彎了,她被鎖在辦公室里,其他同事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才把她“解救”出來。

 

問題是對于蘋果來說,開發手機接觸到的一切都是新的,就沒有一樣shun li guo 。觸控屏是新的,加速計也是一樣。在后來的原型機中,近距離傳感器出現了問題,大部分用戶是可以用,可如果用戶是長頭發,這個傳感器就會亂了。

 

后來在某次商業會議上,喬納森說道第一代 iPhone 開發時說:“因為我們覺得 iPhone 有一些根本性問題,我們沒法解決,我們幾乎擱置 iPhone 開發計劃了。你得檢測各種耳朵形狀、下巴形狀、膚色和發型……這些都是我們會考慮到的問題。”

 

不過就在 Macworld 舉行前幾個星期,終于有個原型機爭氣一點了,它可以正常運行,蘋果可以向 AT&T 演示這臺設備。2006 年 12 月,喬布斯飛到拉斯維加斯給 AT&T 的 CEO Stan Sigman 演示了這臺原型機,Stan Sigman 后來說 iPhone“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設備。”

 

iPhone 能夠在 Macworld 亮相是蘋果兩年半時間緊鑼密鼓的努力、學習和專注的成果。某蘋果高管是這么總結:“一切就像戰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在整個兩年半的時間里,我們經歷的一切就像一場戰爭。”

 

2007 年夏季 iPhone 上市,喬納森和他的設計團隊來到舊金山蘋果旗艦零售店。“我們非常興奮。”Stringer 說,“它引起了轟動。門外是黑壓壓的人去,我們想感受到那種熱情,想看看那些人,看看拿到新產品時人們眼里發出的光芒。”零售店開門的時候還引起了小混亂,感覺就像狂歡節。

 

Stringer 沉浸在這種喜悅里。“我們非常非常自豪。我們工作非常努力。許許多多的人的自我犧牲終于得到了回到。那是美好的一天。”

 

2007 年 6 月 29 日 iPhone 上市

 

更智能的智能手機:iPhone誕生記

 

 

很多人認為 iPod 的成功是蘋果撞了大運,以后蘋果不會有這么好的運氣了。蘋果進入手機市場之后,很多人預測 iPhone 不會成功。微軟前 CEO 史蒂夫·鮑爾默說過它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可 iPhone 從一開始就火遍全場,后來蘋果又迅速更新產品,增加新功能和機型。

第一代 iPhone 在 2007 年中上市,到年底銷量就達到 370 萬。2008 年第一季度,iPhone 銷量超過蘋果整個 Mac 產品線,2008 年底 iPhone 銷量是 Mac 季度銷量的三倍。營收和利潤都噌噌噌地往上漲。

 

2007 年 1 月在 Macworld 發布 iPhone 時,喬布斯邀請老友 Alan Kay 去看這場大秀。喬布斯和 Kay 相識于 Xerox Parc,后來 Kay 成為蘋果員工,90 年代時在蘋果 ATG 小組工作了 10 年。早在 1968 年,Alan Kay 就提出 Dynabook 設想,“它將是一款如同書籍般,既為可攜式且具互動功能的多媒體個人式電腦。”

 

iPhone 上市那天喬布斯轉向 Kay,不經意地問了一句,“Kay你有什么想法?是不是足夠好到批評的程度了?”喬布斯這么問是因為 25 年前,Kay 認為一代 Macintosh 是“首款值得批評的電腦”。Kay 想了一下,舉起手中 Moleskine 筆記本,“起碼把屏幕做到 5X8 英寸的大小,到時候你就能夠統治世界了。”

 

不久之后,我們就看到 iPad 降臨。

 

ED155PHEWQQ1515VE

arrow
arrow

    w72w5ek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